其實,松下出售或停產電視的消息由來已久,在2020年初的時候,松下就宣布將要退出液晶電視業務,將于2021年終止生產,按照時間計劃,松下也在準備相關停產或出售產線的計劃之中。
在今年的8月,有消息稱松下已經獨家授權日本設備拍賣商Hightec Systems舉辦了松下G8.5代線設備拍賣線上說明會,目前處在接受買家參觀設備階段,時間將持續到8月底。目前,松下G8.5代線設備拍賣到底進行的怎么樣,目前還沒有更確切的消息。
其實,不只是松下,就連三星、LGD這樣的“龍頭”顯示品牌也在不斷的出售旗下的液晶產線,還有三菱等企業也在停產或出售旗下液晶產線。為什么日韓品牌都在出售、減產或關停液晶產線呢?筆者認為有一下幾個原因。
首先,面對我國面板產業的崛起,外資品牌的競爭力下降,逐漸被擠出市場。由于大陸面板廠在規模、效率、技術的綜合競爭力提升,逐漸掌握的定價權,通過價格戰不斷擠壓外資品牌的生存空間。這些年,我國液晶面板的產業不斷崛起,市場份額迎來了新的突破,已經占了全球LCD的50%+的份額,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2年我國面板產能占比將達到56%。
在中國國際顯示產業高峰論壇上,京東方A董事長陳炎順透露,中國大陸顯示產業以高達6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83.9億元)的產值和29.6%的增速,成為全球顯示最重要的增長極。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三頭部廠商2021年上半年LCD TV面板出貨面積占當期全球總出貨面積50.9%,液晶面板的重心已經向中國偏移。
面對強勢崛起的中國面板行業,日韓品牌不得不提前做好準備。三星出售液晶產線后選擇從中國進口液晶面板,松下也找好了代工產線,這足以說明我國液晶面板的實力。
其次,有實力的品牌希望擺脫液晶這種偏“低端”的產業,將更多精力放在其他縣市技術上。除了在液晶上的競爭力減弱,無法與中國液晶面板企業競爭的,選擇退出液晶行業。另外也一個重要原因是希望將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應用到創新顯示技術領域。
比如,像三星這樣的占據電視行業第一數年之久的品牌,選擇出售液晶產線之后改為從中國進口,這是三星的戰略。三星將更多財力和精力投入到Mini/Micro LED、QD-OLED以及其他創新顯示技術領域,不得不甩掉液晶這個“包袱”。
雖然全球液晶面板生產中心向中國轉移,但是我國也要警惕大的挑戰。以國內液晶面板企業的產能,很快將會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面板價格下降只是開始。競爭將變得異常激烈,內耗、內卷也將變得非常嚴重。
所以,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把握全球市場,但是又能避免內卷式的價格戰讓別人撿了漏,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