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康佳的發展歷程,曾書寫過輝煌篇章。1999年,康佳集團成為深圳本土首家產值破百億的企業,一時風光無兩。2019年,其營收更是攀升至551.19億元,達到發展頂峰。然而令人唏噓的是,短短五年間,康佳便迅速滑落,2024年營收僅為111億元,幾乎回到原點。
多年來,康佳持續在多元化道路上探索,業務版圖不斷擴張,從傳統的彩電、白電領域,延伸至半導體、投融資等新興賽道,但遺憾的是,這種多元化策略并未帶來預期的業績增長,反而讓企業陷入發展困境。
戰略定位模糊和決策機制短板,成為康佳發展路上的兩大“絆腳石”。自2018年起,康佳先后推出“科技、產業、園區”戰略和“一軸兩輪三驅動”框架,頻繁的戰略調整使得企業資源分散,難以形成合力。以半導體業務為例,2017年,康佳豪擲370億元布局該領域,試圖搶占行業高地。但到了2023年,又將發展重心聚焦于消費電子和半導體主業。由于技術迭代緩慢、市場反應滯后,半導體業務營收暴跌95%,成為拖累企業發展的沉重包袱。
2007年,康佳斥資17億元進軍房地產市場,卻因此錯過液晶屏技術升級的關鍵時期,在彩電市場的競爭力逐漸削弱。2021年,康佳投資30億元布局光伏項目,2023年最終僅投產0.3GW,虧損1.8億元,項目效益遠不及預期。在決策層面,康佳管理層決策流程冗長繁瑣,導致企業對市場變化反應遲鈍,多次錯失發展機遇。2019年,公司副總裁曾公開質疑半導體發展計劃,但卻無法推動戰略調整,致使康佳與Mini LED等技術風口失之交臂。
如今華潤接手康佳,那么這位大股東的實力如何呢。據了解,華潤集團實力雄厚,堪稱央企中多元化發展的典范。2024年,華潤集團總營收達9295億元,凈利潤646億元,經營業績十分亮眼。近年來,華潤集團連續多年在國務院國資委年度業績考核中榮獲A級,在2024年《財富》全球500強榜單中位列第72位,展現出強勁的國際競爭力。其業務廣泛覆蓋大消費、綜合能源、城市建設運營、大健康、產業金融、科技及新興產業等六大領域,多元化經營經驗豐富。
此次華潤入主康佳,無疑為康佳帶來新的轉機。若華潤能在業務協同方面為康佳提供有力支持,同時在決策層面給予適當授權,采用更加靈活高效的管理方式,或許能幫助康佳突破發展瓶頸,實現再次騰飛。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