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普通消費者要不要等這波政策出來之后再考慮更換或者買家電呢?我們先來看下政策。
慣例有補貼,這次品類或將擴大
一提到家電下鄉的補貼,或許大家第一反應就是2008年的那一年的家電下鄉政策。
最開始,參與補貼的品類為彩電、冰箱(含冰柜)、手機三大類產品,給予的是產品銷售價格13%的財政資金直補貼;之后,品類新增了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和空調。而在2010年,品類則增加到了10種。
再往后,根據兩部委印發的《各地新增家電下鄉補貼品種明細表》,各地的家電下鄉的品類和補貼逐漸差異化。
但我們仔細看這次的內容,“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農村家電更新行動,實施家具家裝下鄉補貼和新一輪汽車下鄉”,已經是家居或者說泛家電的概念了,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次的家電下鄉所涉及的品類會更多。
可是,其中也提到了“消費升級”,是否會在品類升級的同時,對產品在能耗、環保、技術等方面進行限制呢?并且上一輪下鄉主要是“普及”功能,因此廠家愿意讓利,群眾接受程度高,效果明顯。而此次距上次約莫過了10-15年,我們在有了使用經驗后,對于品類目錄中的產品必然將更加挑剔,這些產品能達到心中的選購標準嗎?
補貼地域可能縮小
上一輪的家電下鄉中,2007年家電下鄉活動開始在山東、河南、四川、青島等地試點,在往后的五年中,接連出現了“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和“節能惠民”等系列活動,由部分試點地區開始,范圍逐漸放寬到全國。一些總的核心政策是通用的,從品類到補貼方式,各個地方也進行了部分的細化。
而在這一輪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農村家電更新行動”,因此從地域上來說,可能限制更多。并且這次更加強調因地制宜,究竟哪些地方可以享受到哪些優惠呢?不得而知。
補貼落地方式難料
在2007年起的家電下鄉政策中,對于受益人群的主要限制是非城鎮戶口,因此在當時出現了一些倒賣和騙取名額的現象,由銷售人員作為媒介,非城鎮戶口人員不需要的購買名額讓出換取一些補貼,城鎮戶口借用補貼進行優惠的購買,而銷售人員則漲了銷售量。
同時,也有一些詐騙行為,比如騙子打著家電下鄉的幌子,進行一些翻新的報廢家電的銷售。
而近年,不同形式的所謂“家電(不專指家電下鄉)補貼”也幾乎沒有停過,無論是線下門店還是蘇寧、京東的平臺,以舊換新和家電補貼幾乎是一輪接著一輪,線下幾乎都是直減;線上補貼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平臺的購物券;另一種是部分地區聯合銀行或是平臺發放的消費券,地域是減價的關鍵,因此,也有部分代下單行為的出現。
于是,此輪國家主導的家電下鄉,在有著上一次“作弊”和“欺詐”的前車之鑒下,各個地區的具體補貼形式究竟會怎樣進行,也難以預測,是否會進行針對性的“防詐騙”也不得而知。
對于普通非城鎮戶口用戶而言,政策何時落地?究竟是否能享受到政策?哪些產品能夠享受到政策?該如何享受到政策?特別是伴隨著線上電商的崛起、家電產品“神價”屢出的前提下,政策推動的下鄉產品是否真的實惠,也需要打上問號。
買家電,還是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這么多限制條件下,真的在符合條件的合集中嗎?一味“苦等”政策落地,或許是一場空歡喜。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